Loading...

没了小米背书,九号公司还剩下什么?

AI资讯3周前发布 Yeemen
1 0 0

没了小米背书,九号公司还剩下什么?

作者:潘妍

出品:全球财说

2023年5月末,在中国台北国际电脑展上,英伟达发布全新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Isaac AMR,其中Isaac AMR 的移动底盘就是来自九号公司。受此消息影响,6月1日九号公司股价大幅走高,中午前封死20%涨停。

只是目前拉升的股价已基本被“蚕食殆尽”,事实上自大股东频繁减持后,九号公司股价就持续处于低位,属于九号公司的高光时刻,似乎一去不复返。

高增长难延续?

成立十年间,九号公司从电动平衡车到电动滑板车,再逐渐扩展至电动两轮车、服务机器人等,营收规模超百亿,成为一匹不可忽视的行业黑马。

黑马的身后,自然少不了慧眼识珠的伯乐。雷军曾表示:“九号公司是小米生态链中最有激情的公司,也是小米生态链投资额最大的一个项目,达到数千万美元。”

2015年4月,九号公司在小米、红衫、顺为、华山等资本助力下,成功吞掉美国知名平衡车品牌公司Segway。收购完成后,九号公司一举跃升为全球平衡车行业第一,就此打响了名号。

在电动平衡车、滑板车业务飞速增长的同时,九号公司又赶上两轮电动车风口,2019年12月发布首款智能两轮电动车,正式杀进电动两轮车赛道,这也为日后打造“第二曲线”垫下基础。

乘着缕缕春风,九号公司成长迅速。2017年-2019年,九号公司营收规模由13.81亿元增至45.86亿元,复合增长率达82.23%。2020年10月,九号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。上市仅一年,九号公司股价涨幅超400%,市值紧逼800亿元。

只是在黑马九号公司飞奔的同时,核心产品正面临没有路权的窘境。

国内地铁禁止乘客携带大容量锂电池产品的规定来势汹汹,这使得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的使用场景受到了不小的限制,压缩了部分潜在市场需求。

或受此影响,2022年九号公司电动平衡车、电动滑板车业务营收同比减少13.56%,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也被按下暂停键。

2022年,九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.24亿元,同比增长10.7%;实现归属净利润4.51亿元,同比增长9.73%。而在2021年,九号公司营收增幅达52.36%,净利润增幅达458.84%。

对于业绩“失速”,九号公司董秘徐鹏解释:“公司两轮车、全地形车和割草机器人正在市场培育过程中,目前主要是靠平衡车、滑板车业务产生的利润去支持这些新业务的发展。”

财报显示,2022年电动平衡车与电动滑板车的营收占比为55%,平均毛利率达29.44%;同期电动两轮车与脚踏车的营收占比为26%,平均毛利率达16.16%。

没了小米背书,九号公司还剩下什么?

可以看出,如今的九号公司正面临“不上不下”的尴尬处境,主要的盈利来源正因场景受限而难延高增长,而电动两轮车作为新“顶梁柱”似乎还难担重任。

根据艾瑞咨询数据,2022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5010万辆,同期九号公司两轮电动车全年销量为83.16万辆。以此计算,九号公司电动两轮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占1.66%。

放在电动两轮车赛道中,2022年雅迪两轮电动车销量1401万辆;爱玛电动自行车及电动两轮摩托车销量1051万辆;新日豪华款与简易款在内的电动自行车销售共257万辆。

即便是与九号公司销售情况差不多的小牛电动,产品利润都要比九号电动车要高,2022年小牛电动两轮车毛利率达21.13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或为带动销量,九号公司在2022年7月官宣易烊千玺作为品牌全球代言人,试图争抢庞大的年轻人市场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该项代言费大概在3000万-5000万左右。

财报显示,2022年九号公司的销售费同比大增56.20%至9.25亿元。九号公司对此的解释是:主要系本报告期加大业务宣传力度,宣传与广告费相应上涨导致。

只是尴尬的是,官宣没多久,该代言人就陷入了“考编风波”,所代言的品牌难逃波及。

机器人生意难做

如果说,入局平衡车与两轮车是九号公司面对市场风口的投机行为,那么制作机器人就是CEO王野身为北航机器人研究学子最后的理想净土。

其实早在2019年科创板IPO时,九号公司的名字还是“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”,但彼时“智能服务机器人”业务仅占总营收的0.09%。

在上交所上市委的会后意见中,九号公司被要求解释说明公司名称是否真实反映公司业务实质,对于定位是否存在夸大性误导陈述,是否会对普通投资人造成误导等等。

九号公司的回复是:电动平衡车已被国际与国内标准化组织定义为机器人范畴。不过或是鉴于电动平衡车与滑板车的科技壁垒毕竟不高,上交所并没有选择松口,最终“九号机器人”还是更名为“九号公司”,保留的英文名“Ninebot”或是其最后的倔强。

名字虽然换了,但是梦想还在延续。在历年年报中,九号公司一直保留着“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”等字眼,在研发投入中也不乏与机器人相关的项目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最初九号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仅是“智能配送机器人”领域,常年不见起色后,九号公司开始寻找新的机器人增长点。

王野曾表示,九号公司8成以上终端用户在欧美,国外知名度比在中国要高。或鉴于此,九号公司又盯上了深藏在欧美后花园的巨大草坪,杀进“智能割草机器人”赛道。

2021年9月,九号公司正式发布首款赛格威智能割草机器人“Navimow”。同年10月,九号公司迅速将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和AI及机器人研究院的资源进行整合,成立控股子公司“未岚大陆”,原九号公司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任冠佼担任其CEO。

未岚大陆CEO任冠佼表示,目前割草机行业全品类每年出货量在2000万台左右,而智能割草机器人仅占百万台,市场空间巨大。

只是,即便在机器人领域挣扎多年,依旧收效甚微。2022年九号公司“机器人”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.21亿元,营收占比只是从2019年的0.09%增至2022年的1.2%。就目前来看,对提振业绩作用并不大。

背后大树逐步撤离

可见,无论是曾经的支柱智能电动平衡车、智能电动滑板业务,还是被寄予厚望的电动两轮车、机器人业务,九号公司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,这或许是投资人频频撤离的原因。

在初登科创板时,九号公司第一大股东是沈南鹏控股的红杉美元基金全资子公司Sequoia,持股15.12%。而小米系两家公司People Better和Shunwei,作为九号公司第二大和第三大股东,分别持有9.82%股权,合计持股19.64%。

2021年年末,九号公司上市满一年部分股票解禁时,雷军与沈南鹏便急不可耐的对九号公司进行减持。据相关统计显示,截至目前,上述三家公司已合计套现超50亿元。

不过,这不是资本单方面的撤离,九号公司同样不甘活在小米的光环之下。

在羽翼未丰前,九号公司依赖小米的知名度与成熟渠道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走逐渐做起规模。但由于小米产品的定位主打性价比,不断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。2017年至2019年,九号公司对小米集团销售产品的毛利率由22.46%降至15.11%。

于是随着实力逐渐强大,九号公司开始不甘居于人下,萌生“去小米化”,独立做品牌、搭渠道的想法。而雷军对九号公司的投资撤离,也进一步增加九号公司想要脱离小米的决心。

2022年,九号公司与小米集团交易额同比减少64.56%至12.79亿元,营收占比由32.29%降至12.64%。要知道,2017年小米集团的贡献比可达73.8%。

不过逐步脱钩小米的九号公司,后遗症也开始显现。

2022年财报显示,从九号公司的坏账准备来看,对于小米集团的应收项目坏账计提比例为1%,而其他客户的坏账计提比例则为4.59%。小米的销售渠道虽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利润空间,但销售渠道与回款方面相对稳定,风险较低。

在大股东相继套现后,九号公司股价又进一步走低。

截止2023年7月7日,九号公司报35.39元/股,距离刚上市时历史高位下跌超60%,市值蒸发超500亿元。

期间,九号公司也持续进行一些回购措施,只是数额较小,不少投资者对此多有不满。据最新公告,截止6月30日,九号公司累计回购公司存托凭证14.95万份,已支付的总金额518.67万元。

而近期,九号公司与英伟达的“牵手”,或也是试图扭转颓势的尝试,只是从结果来看,这似乎也不是九号公司的解药。

有媒体曾问过关于“九号希望成为谁?”,当时王野的回答是,在品质上做“本田”,品牌上做“Apple”和“华为”,最后能成为一家有独立主张的全球化科技公司。

可以看出,九号公司还算一个对自身有极高要求的企业,但就其现状来看,似乎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

敬告读者: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,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。无论何种情况下,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、抄袭!

       原文标题 : 没了小米背书,九号公司还剩下什么?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